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

當發展成就與競爭力都敗給韓國 vs. 淡定面對日益逼近的苦日子 By News Rumble

當發展成就與競爭力都敗給韓國

經濟日報 /2007-03-29 /社論

韓國銀行日前公布韓國去年每人國民所得毛額(GNI)18,372美元,超過台灣二千多美元,引起國人注目。每當外電報導韓國每人所得超越台灣,我們的主管官員都會說,是因韓元升值的關係,如以購買力平價(PPP)計算,台灣的人均所得仍然高於韓國,而聊以自慰。這種不求改進,阿Q的思維,難以說服大眾。

根據各項統計資料分析,早期台灣經濟發展各方面的表現,不僅優於韓國,且為四小龍之首。但2000年政權輪替六年多以來,政府不務正業,自過去長期施政以「經濟掛帥」,改為「政治掛帥」、「選票第一」,以致經濟一蹶不振。過去許多優於韓國的經濟指標,在這六年多內,先後被韓國趕過,最後一項的每人國內生產毛額(GDP),在2005年也被韓國超越,且淪為四小龍之末,怎不令人嘆惜!


茲就近六年(2001-06)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與每人GDP比較兩國經濟發展成就;至於競爭力,雖國際間某些研究機構所作競爭力排名,台灣領先韓國,但多是理論性,抽象性或虛擬性的評比,不免讓人陶醉,唯有出口的年增率和出口在世界市場占有率,最為實際,最能代表已實現的國際競爭力。

在政權輪替前的40年,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8.6%,高於韓國的7.9%;政權輪替後的六年,兩國經濟成長率均下降,但台灣降幅遠大於韓國,驟降為3.38%,不僅落在韓國4.62%之後,且為台灣光復60年來,經濟成長率最低的時期。至於每人GDP(韓國均改以每人GDP計),在政權輪替當年(2000年),台灣為14,519美元,較韓國的10,888美元超越三分之一;但2006年韓國每人GDP躍升至18,354美元,反較台灣的15,640美元高出17.4%。換言之,這六年來台灣每人GDP只增加1,121美元,可是韓國卻增加7,466美元,是台灣增加額的6.66倍。可見政權輪替六年來,兩國經濟發展成就差異之懸殊了。

過去六年韓元對美元升值18.9%,對韓國每人GDP的增加貢獻了四分之一強。照理韓元的升值,將對韓國出口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,而新台幣同期貶值4.2%,則應有利於台灣出口競爭力;其實際情況如何則有待下節的分析。

出口的擴張一向都是台灣與韓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。在1994年前台灣的出口金額都高於韓國,1994年被韓國趕過。政權輪替六年來,台灣出口平均每年僅增加6.7%,而韓國則增加11.2%,遠遠高過台灣。2000年韓國出口只高過台灣13%,至去年超過46%,台灣落後幅度不斷擴大。民進黨執政當局將台灣的出口不振,歸咎於國際經濟不景氣;但近六年來全世界總出口平均每年都呈兩位數(10.5%)成長,遠高於台灣,顯然是台灣出口競爭力出了問題,新台幣的貶值也救不了,不僅不能維持過去強勁出口競爭力,且低於全世界平均水準。

兩國出口競爭力消長,還可從兩國出口占世界總出口比例及世界出口排名來看。台灣出口占世界總出口比例,自2000年達到2.38%高峯後,即呈下滑之勢,至2006年降至1.92%,倒退到16年前的水準。而韓國出口占世界總出口比例,同時期則自2.7%升到2.8%。而且台灣出口在世界排名,於1985年成為世界第11位出口大國,當時韓國出口排名第13,落後台灣兩名;但至2005年台灣退到16名,韓國則晉升到第12名。此種出口占世界比例,韓國擴展、台灣萎縮,排名韓國前進、台灣倒退,呈鮮明對比。顯然韓國出口競爭力並未受到韓元升值的不利影響,仍然強勁,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
韓國出口競爭力之所以比我們強勁,主要因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中,採取一系列經濟改革,政府面對危機充分發揮改革的決心、勇氣與魄力,不僅改革成功,且嚴懲貪汙腐化,甚至前幾任貪瀆的總統,都受到應有的處罰。在工業發展方面,更突破加工層次,轉向品牌的建立,以及全國上下的同心協力,真正為發展經濟打拚。反觀台灣,政權輪替後的民進黨執政當局,貪瀆無能,領導人搞政治拚選舉,不務正業,更挑激族群分裂,攪亂社會不得安寧,施政空轉,不僅消耗先賢們多年努力累積的資源,更留負債於後代子孫,嚴重破壞投資與生活環境,與韓國的勵精圖治情況比較,不可同日而語。台灣經濟發展的成就與競爭力,不被韓國超越,那才奇怪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20080520 藍綠分水嶺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淡定面對日益逼近的苦日子

經濟日報 /2012-05-28 /社論

上周五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最新統計,第6度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3.03%,上半年成長率預測值僅0.58%,是金融海嘯後首度逼近零成長,儘管主計總處預測第3、4季成長率將回升至4.0%及6.65%,但衡酌近來經濟情勢變化,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「保3」的困難度愈來愈高,苦日子似日益逼近。

有「日圓先生」之稱的前日本大藏省財務官榊原英資日前在台北演講時即指出,今、明年大概是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全球經濟最差的兩年,預估到2014年全球經濟才可能出現轉機。國內企業界亦普遍對經濟前景感到憂心,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更以第一線親身體驗,直斷歐洲、美國及大陸經濟皆不容樂觀。

台灣以貿易立國,經濟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,從近來國際經濟情勢變化研判,苦日子降臨的機率確實正在不斷升高。首先,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表現日益疲弱。美國經濟雖尚稱平穩,但近期多項經濟指標顯示經濟復甦步調已明顯趨緩;歐洲經濟則更趨悲觀,衰退情勢正持續惡化;大陸經濟也面臨近年來最嚴重的下行風險,今年經濟成長率「保8」並不樂觀。三大經濟體成長疲弱亦已蔓延到各地,泰國、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成長皆同步放緩。

更大的經濟風險是歐元區正醞釀爆發的新一波金融危機。希臘政局最新發展正逐步逼使希臘走向退出歐元區的不歸路;果真希臘重新使用德拉克馬,或許是一種解脫,也是經濟重生的機會,但關鍵問題在後續的連鎖效應。如果波及其他高負債國家包括葡萄牙、西班牙、義大利等,引發債息飆升及銀行擠兌,以目前歐盟設置的金融防火牆規模將遠不足因應新一波危機,若不能果斷應變,勢必導致災難性的後果。無論歐元區重整或解體,均可能帶給全球金融市場長期混亂及經濟衝擊。

面對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及歐元區金融危機再起的雙重夾擊,未來世界經濟將益趨混沌不明,最好的情況是,主要國家透過共同努力重建金融及經濟秩序,引導全球化解危機、走出陰霾。若能出現這樣的正向發展,苦日子可能只是1至2年的短暫時間。不過,鑑於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重整導致各國利益衝突,貨幣與貿易戰爭方興未艾,因而不能排除全球經濟陷入長期失落的可能性。若不幸如此,苦日子就有得熬了!

在危機四伏的全球新局勢下,國家掌舵者須有鎮定、沉穩、積極果斷的「淡定」作為,才能帶領台灣經濟化危機為轉機。政府必須帶頭,和人民、企業團結起來,順應民意,抓住人心,並以同理心看待人民和企業的訴求,才能博得社會信賴。為政者更須不時激勵民心士氣,提振經濟信心,並及時提出應對之策,穩定大局,讓人民感覺政府可以依靠。

其次,要優先推動可以為民興利的改革。全球經濟正進行劇烈調整,過去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已不能再適用未來,因此,台灣要在亂局中奮起,就必須求新求變,脫胎換骨。政府積極和貿易對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(FTA)及加速和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,有助拓展新的市場,但自由化往往是雙面刃,如何加強各項配套,引導國內產業加速轉型升級,以因應市場開放的衝擊,是政府更重要的工作。 企業和人民面對苦日子的日益逼近,亦須「淡定」以對。企業要永續經營,就要有改變的決心與魄力,在變局中力爭上游。個人也要有不畏困難、自我提升的堅定意志,只要時時做好準備,苦日子就是未來翻身的機會。



(News Rumble:http://newsrumble.tw/honest_news/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