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網友發起抵制頂新國際集團。圖:網路)
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Joseph Alois Schumpeter認為,「創造性破壞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,資本主義中的企業家會透過各種方法,諸如生產方式的創新而破壞市場平衡。每一次大規模的創新都淘汰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,並建立起新的生產體系。
因此,公司的倒閉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發表的《2013中小企業白皮書》指出,台灣的中小企業平均10年存活率是47%,國外大約僅有30%多。也就是說,10年前你在台灣看到的中小企業,現在只有47%還活著;在國外又更少了,只剩下30%。
在公司倒閉的同時,也有許多新創的小公司誕生,取代了這些公司。這些新創的公司甚至可能是新型態的公司。如facebook成立於2004年,至今約10年,2009年開發出手機遊戲Angry bird大賺的芬蘭 Rovio 公司也成立於2003年。從職業上也可以看到,10年以前,根本沒有人敢想像連「搜尋引擎優化」都可以成為一門職業,而如今,許許多多新創的程式語言都需要軟體工程師的投入。
芬蘭的Nokia是很好的例子。曾是手機知名品牌的Nokia,由於做出錯誤的策略,如今已被Microsoft併購,Microsoft還宣稱未來將不會繼續使用Nokia作為品牌名稱。
為何芬蘭不注資拯救Nokia,就像台灣政府一樣?在商業周刊的報導「最大企業落難,芬蘭政府竟然不救」中引述芬蘭官員的說法: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(TeKes)執行董事何睿楷(Riikka Heikinheimo)說,「企業本來就有起落,他們必須自己reborn(重生), 這是很自然的情況。」芬蘭經濟研究所(ETLA)研究主管亞爾柯(.Jyrki Ali-Yrkko)則表示,「它失敗,就失敗了,政府不該救,損失也是它們自己應該承擔的, 這就是市場經濟。」數位時代的報導「失去諾基亞,其實是一件好事!」則引述芬蘭國家創新研究發展基金(Sitra)資深經理艾思瑞契(Matti Aistrich)的話:Nokia 的收購,對芬蘭的長期經濟來說,是一個好事。過去所有人才都只想進 Nokia,現在這些人才走出來,一來幫助中小企業產業升級,二來變成創業家,繁榮芬蘭的創業生態圈。
光是過去10年間,這個世界的產業和公司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這些倒閉的公司釋出人才和金錢,這些人才可以到其他更有創新的公司服務,銀行也可以把這些錢注資到其他更有發展性的產業上面。一間公司的倒閉不全然是壞的。
反觀台灣現在的狀況,許多產業被政府認為「不能倒」而拼命注資(如許多DRAM廠),導致這些人才、資本持續卡在經營不善的大公司身上。在Nokia倒下後,芬蘭的軟體業蒸蒸日上,但台灣的軟體業卻難以發展,甚至連中國都比不過。當然這有許多環境的因素,例如房地產過度擴張、中國和台灣市場大小不同等等,但「大公司不能倒」的思維一定要檢討。
如果真的重視勞工權益,政府該做的不是補貼虧損嚴重的大企業,而應該是落實勞動檢查、提昇基本薪資,讓剝削勞工的企業無法生存;並完善勞工的失業保護網,讓勞工在失業後可以學習新的技術,並重新投入更好的公司。
回到頂新、統一的假油風波,為何這樣的大企業從未重視社會責任?原因在於,這些公司「不用重視社會責任也可以賺錢」。如果全民可以用行動告訴魏應充這些資本家「台灣不歡迎不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」,讓這些無良資本家的企業倒閉,這些員工、這些資本才會重生,成為另外一個造福台灣的好公司。
延伸閱讀:
尹衍樑:頂新集團若滅頂 16萬員工怎辦
再談頂新黑油 釋昭慧:證嚴「悲極無言」
台灣中小企業家數 續創新高
最大企業落難 芬蘭竟敢不救
失去諾基亞,其實是一件好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