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競爭力論壇的提問遭到許多人批評。許多好友紛紛在臉書上發言,不承認這個團體是所謂的「公民團體」。
不過我認為,這個團體當然是所謂的公民團體。只要成員是公民,當然可以自稱是公民團體。只是我們應當思考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「公民」、這樣的「公民團體」,在那些地方發出這樣的聲音。
事實上,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台灣競爭力論壇。去年2月27日,台灣競爭力論壇於立法院召開「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研討會」,在會上發佈屬於旺旺中 時集團的艾普羅民調公司所做民調,宣稱有高達九成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「中國人」。這件事情當時引起許多人批評,還有人拿出艾普羅民調公司製作民調的方式, 批評他們的作法是「誘導式民調」。當時的民調原文寫:
Q:請問您個人認為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關係是:
1.是台灣人,也是中國人
2.是台灣人,也可以是中國人
3.是台灣人,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
4.是台灣人,不是中國人
除了4以外,其餘均歸類為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」,但選3的人約佔了28%,因此才會有九成民眾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」。
除了民調,競爭力論壇還做了什麼?
在之前的2012總統大選中,競爭力論壇成員謝明清說,馬英九執政後力促兩岸關系「和平化」,先易後難,先經後政,兩岸共簽署了15項協議2項共識,特別是ECFA的簽訂使兩岸經貿向一體化邁出了一大步。
就在最近10月21日,競爭力論壇發佈民調表示,在市長選舉支持度上,柯文哲獲得38.4%的支持,連勝文為34%,未表態者為27.6%。在食安政策 上,他們問民眾是否支持連勝文「全面建立食品履歷」的政策,支持者有81.3%,柯文哲的食安政策則僅描述「柯文哲反對加入抵制黑心食品行列」,導致柯文 哲的政策支持度只有43.4%。
除了台灣競爭力論壇以外,中國時報旗下的工商時報也曾在318學運後的期間發起多次挺服貿的論壇,並徵求民眾到場,發放走路工及7-11禮券。
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操作?這就要提到中國的媒體戰。以下是我之前在《從中時社論看中國的媒體戰》一文中所寫的:
知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說:中共為了傳達自己的意念,不惜揮灑重金扶植各種外宣媒體,目的是滲透並控制全世界的媒體,讓這些海外媒體在重大事件、人權問題上絕對與中共喉舌的媒體一致,幫中共說話,迷惑國際視聽,另一方面又將這些文章出口轉內銷哄騙中國民眾。
十八大期間,澳洲一間中資的媒體公司的女記者被官員點名,並提出了馬屁十足的問題。而她也坦承這些問題是她的中國長官事先擬定好的題目。藉著這些題目,可以塑造出「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崛起」的假象。
中國時報,正是中國媒體戰的一環。藉著這些「公民團體」的包裝,除了可以讓中國方面以「台灣支持統一民意大增」的名義對馬政府施壓以外,還可以把這些新聞出口到中國,提昇中國人對中國政府的好感度,塑造出「中國正在崛起」的想像。
而更重要的是,在大選前幾週,這樣的「公民團體」還可以有效的影響民眾對特定候選人的看法,讓投票趨勢朝北京所期待的方向傾斜。
對我來說,只要是台灣公民組成的團體,當然可以自稱公民團體。這些團體所發表的言論,也是言論自由所保障的一環,就算這樣的言論不代表我們,我們也無權要 求他們閉嘴。但是,只要發表言論,就得負起相應的責任,如果內容惡意扭曲、片面曲解,那麼我們的責任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些人如何扭曲論點、如何塑造對他們 有利的言論。
沉默,就是縱容這樣的「公民團體」繼續代表我們的聲音。
延伸閱讀:
Re: [新聞] 血濃於水 61%民眾稱是中國人
【沃草快訊】走路工再現?旺中300元加禮券100元徵「聽演講工」
從中時社論看中國的媒體戰